Search

猴腮雷!加國叔中文、日文超流利 會講20國語言...網一聽驚呆:已跪即新聞

  • Share this:

看到這樣的影片還是覺得很值得分享,而活到老學到老(學語言只是對其中一個例子)這句話背後有更深的意義。

我覺得人當學生的時候,學習的速度是最快的。反而離開學校後,(當生活是由自己主宰之後)白天奉獻給工作,下了班之後的重點是犒賞自己,和朋友聚餐喝一杯,還學了品酒,有假期的時候,出國放鬆是必要的,所以護照上各國的入境章成為某種紀念品。這一切都看似美好,直到有一天回頭看看這幾年到底自己進步多少的時候,才發現「shit!怎麼跟我原本期待自己落差這麼大?」

如果發現的早,還可以趕快給自己重新設目標,要是發現的晚,真的就看後浪直接淹沒前浪。

聽起來是出了社會之後,我們開始學習與享受生活。但是「享受生活」與「學習生活」不一樣。 享受並不需要學習,因為只要有錢跟有閒,就算你「不會」,都可以找得到一群人陪著你,教你享受生活。

但是「學習生活」很難,因為這不只是學習如何一個人生活、與另外一個人生活,包含了在生活中找尋成就感。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標準跟要求都不同,我們在尋找理想的生活方式也不會相同。以前在學校拿A的學生,出了社會不見得還保持的聊那個A。即使是社會中的人生勝利組,那也只是用世俗標準,按照大部分人的思維,去評論段一個人的價值。

但是回過頭來,你真的在檢視自己的成就的時候,還是躲不過自己心裡的聲音「我現在的人生是有價值的嗎?」

我想起來前陣子剛好看到「醉後大丈夫」裡老周鄭肯 (Ken Jeong)在美國某個大學的演講影片。他在當演員之前,就在美國洛杉磯一間大型的醫院裡當內科醫生(以他的醫院跟年資,年薪大約在台幣600到1000萬萬之間或是更高一些)。當他決定要轉全職演員的時候,他已經過35歲了。

你能想像放棄一個備受人尊重的職業(特別是亞洲人),然後轉戰亞裔還是少數的好萊塢當諧星要具備多大的勇氣嗎?

如果不是因為對演戲充滿熱情,而且知道如果再不開始也許就沒機會了,老周也不會輕易放棄他醫生的工作吧!

不是每個人都對唸書有熱情,但是離開校園後,每個人都應該要對自己的生活有某些程度上的熱情。

那是驅動我們進步的原動力。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525781104253994/posts/1736796189819140/?vh=e


Tags:

About author
景點推薦,住宿分享,還有其他有關於任何旅遊的這個跟那個
那些地方及那些人 - 我最真實的旅遊分享 部落格: http:/www.wandertalks.com Instagram: wander.talks
View all posts